“街拍老头儿,出来!”小媛(化名)朝周围喊了两声,人群中立刻有人影晃动,两位端着专业照相机的“大叔”朝她走来。小媛告诉他们,想要“被拍一次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大叔”打量一下,举起了照相机,让她从镜头前走过。当小媛去“大叔”短视频账号上寻找自己身影时,才发现她被淹没在了当天一帧又一帧的街拍画面中。
小媛说,这是2年前在成都太古里发生的一幕。那天是她17岁的生日,“刻意盛装打扮一番,就想用一次街拍制造一场仪式”。
她去的成都太古里,是全国的“街拍胜地”之一。另外几个是:北京三里屯、杭州湖滨银泰、上海安福路。
近十几年来,街拍在中国渐渐兴起,一度成为街区是否够时尚的衡量标准之一,街头大众的时尚风潮也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道风景线,而同时,那些被拍的路人,也能拥有外界对其时尚品味认可的最佳佐证。一句“我们并不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”,可以概括“街拍摄影师”的最大价值。
然而,乱象出现。
如今在这些街区,扛着长枪短炮、蹲守街边的“老法师”们,并不全是Bill Cunningham(注:“街拍鼻祖”比尔·卡宁汉),“偷拍”“摆拍”“蹭拍”混入了“街拍”的行列,一些人甚至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界限之外。一位从事新闻摄影的朋友很利落地与之划清界限:“不认识,他们跟我不是一路人。”
街拍兴起
街拍发端于国外时装周的秀场之外,最初是摄影师们为了记录时装周上盛装打扮的编辑、模特们的穿搭造型而拍摄的照片。
在场外捕捉的一瞬间美感,透着真实与随意,拉近了普通大众与高端时尚之间的距离,街拍遂成为传播时尚的一部分。
Bill Cunningham自上世纪70年代起,就走上纽约街头,而这一时尚界产物进入国内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。至于何时兴起,谁也说不出一个确切的节点。
图据网络
若回溯国内早期街拍比较出名的人,有人会提到“街拍滚叔”钟昊,一名曾供职于浙报集团的摄影记者。
钟昊在一篇自述中提到,2007年他看到国外的街拍,就去杭州闹市区抓拍他认为穿着时尚的年轻男女,初衷是为报纸供稿。后来当地报纸也专门开设了几年的街拍专栏,向外塑造杭州时尚的形象。“个人记忆中,街拍是从2010年之后慢慢兴起的,随着Zara、H&M等快时尚品牌入驻,人们才关注起穿搭。”
街拍地点则是城市的商圈,那里更大概率会出现一座城市里最潮流时尚的人,街拍者们更有机会蹲到时尚的元素。
被称作“街拍宇宙中心”的是上海安福路,时装周一年两季,而在这条不长的马路上,时髦的人们四季如常。
放眼国内,北京三里屯、杭州湖滨银泰、成都太古里、重庆观音桥等等商圈也不逊色,随着街拍作品上网传播,这些时尚地标也陆续出圈,为城市营造出街头随时上演时装秀的氛围,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“打卡”。
一般来说,一次专业的街拍,需要捕捉到被拍者衣服的细节、搭配和牌子。时至今日,记录街头潮人的时尚元素依旧是街拍本意。
至于后面衍生的带货、品牌营销,则是近年来形成的产业链——一条连接了时尚博主、摄影师、品牌与消费者、粉丝的成熟产业链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化操作。
灰色地带
街拍又称street snap,精髓是捕捉,更多情况下被摄者并不知情。这种捕捉方式,仪态自然,却一直在是否侵犯个人肖像权的边缘徘徊。
抓拍和偷拍是否是一回事?这个争论是街头摄影界长久以来的热门话题。城叔的两位女性朋友也曾被街拍过,她们回忆,当时拍摄者拿着照片询问是否可以上网,得到允许后才离开。
但并不是每位被拍摄者都能得到如此“礼遇”。在街拍中,直接拒绝的被拍者占少数,而即使被拍者直接拒绝,部分街拍爱好者依然会趁其不注意快速按几下快门,试图抓拍。
“拍摄”这个环节,已经涉及到法律问题;后续“发布”这个环节,则直接衍生出灰色产业。
这些拍摄者往往都拥有社交账号,也有发布街拍作品的习惯,但不是所有拍摄者都会妥善处理街拍照片。不少被拍者都是事后才知道自己被拍,或是照片、视频被上传,有的甚至一直都不知道照片、视频被用到了何处。
2019年,《新京报》曾曝光了北京三里屯的街拍乱象,并揭露了一条网络营利的产业链——拍摄者将路人照片上传,一般有两个目的,一是利用街拍视频、照片创造流量,吸引广告商来投放广告;二是链接路人的穿搭,当网友点击购物链接,拍摄者就获得带货提成。
更有甚者,借街拍之名,专门拍摄一些低俗画面,以此赚取流量,乃至暴利。
去年初,一位视频博主曾分享了自己的遭遇。她检索到一家街拍网站,里面全是各种女孩在街上被偷拍的走光照片,也包括她自己。随便一张,浏览量都是上万。
对于那些偷拍者而言,牟利才是重中之重。据这位博主研究,这些打擦边球的街拍网站会向用户收取会费,而给予投稿者高额的金钱奖励。
这些专门售卖女性图片或短视频的平台,在韩国也曾被曝光是赚取“典型的暴利”。当你走在街上以为只是被拍了一下,你的照片很有可能早就被他们标好了价格。
尺度在哪
当鱼龙混杂的拍摄者顶着“街拍”的名号,不断试探道德与法律的底线,在普通人印象中,“街拍”已染上污名,哪儿还有时尚的影子。
城叔注意到,2019年成都太古里就曾发布过禁止街拍的告示。当时,那里的街拍出现过追着拍、围着拍、挡路拍等各种乱象。
因此成都太古里竖起告示牌,声明“禁止未经允许的拍照/拍摄”,并提醒路人“提高防范意识,保护个人肖像权”。如果想拍,需联系太古里管理方市场部,以获得授权。
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
对于商业街拍的管理措施,成都太古里最新对媒体回复称:
“成都远洋太古里均不支持任何侵犯顾客肖像权的拍摄,以及未经许可的商业拍摄,特别是对街拍人员因聚集和未经顾客许可进行偷拍、跟拍等行为。
成都远洋太古里片区内的街道、店铺均由成都远洋太古里进行统一管理。为了带给顾客优质的购物休闲环境,成都远洋太古里自开业以来,一直对商业拍摄、媒体拍摄等拍摄实行申请制,对所有拍摄申请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,并保留最终解释权。”
当然,这种管理也有疏忽。过往路人偶尔举起手机、相机拍摄,保安不会上前制止,只是“追着人拍就要管了”——就在6月8日下午,仍有一些拿着单反相机的人蹲守太古里,进行拍摄,在他们看来,自己的行为“并没有违法,为什么要被赶”。
再者,太古里也只能“自扫门前雪”,2019年本地媒体在走访时就发现,小部分街拍客开始向临近的IFS旁广场转移,那里与太古里只有一街之隔。
限制了拍摄端,发布端也同样需要约束。社交平台、短视频平台同样要负起主体责任,对用户上传的街拍内容进行审查和管理。制止和约束侵犯权益的街拍行为,让街拍走上法治轨道,还需要更多部门参与进来。
回到Bill Cunningham街拍的初心,他说街拍不仅是一辈子的事业,更超越了普通拍照的范畴,成了他自发研究的文化人类学,记录着一个时代里不断变化的社会场景。
你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,但愿城市街拍能重回“发现街头美好”的纯粹。
记者|吴林静 编辑|杨欢 卢祥勇 盖源源
校对|孙志成
|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|
未经许可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镜像等使用
(责任编辑:刘畅 )